欢迎光临nba小九直播在线观看官网!
全国咨询热线:15999555100
工程案例
联系我们

nba小九直播在线观看

地址:广东东莞市樟木头百果洞莞章西路32号铺

Q Q:824448209

电话:15999555100

邮箱:824448209@qq.com

论中央对武冈保卫战之极重关注

时间:2025-04-18 03:10:10 作者:nba小九直播在线观看 点击:16 次

  

论中央对武冈保卫战之极重关注

  本文从《论中央对武冈保卫战的极重关注》标题上看,似乎有些夸大其词,故弄玄虚。8年全面开战,武冈一个小小县城,何以引起中央的极重关注乎?然而,牛皮不是吹的,火车不是推的,用事实说话,以理服人,才是王道。本文翻阅出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8年全面开战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期间实时报道,武冈保卫战设置10公里三道军事防线日打响保卫战第一枪,到5月12日晚战斗结束,整整打了20天,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实时报道了16天、19次武冈保卫战战况,超出了常人想象,更正了武冈保卫战打了七天七夜的误传。试图请教一下:8年全面开战,日军攻陷的市县城千百计,武冈县城是日军唯一没有攻陷的县城。那么,千百计的市县城被日军攻陷,天下哪一家报纸会在20天内,连续16天、19次实时报道哪座城的战况?绝对没有,唯独武冈保卫战有此殊荣,能够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重关注,这样的极重关注,只有武冈保卫战第一,没有第二!打造武冈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,这就是最重量级的历史文献。

  抗战第一县城是哪里?毫无疑问是北平宛平县城,“七七事变”日军全面侵华战争首开第一枪的地方。8年全面侵华战争,日军攻打陷落的华夏市县城数以千百计。那么8年抗战雪峰山会战是最后一战,武冈是日军最后攻打的县城,是否也被攻陷?全党全军在关注,全国人民都在关注。武冈是一座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,有着三米宽厚、五六米高、12华里长的青石板城墙,素有“宝庆狮子、东安塔、武冈城墙甲天下”美誉。抗战8年,武冈有7年是抗战大后方,因此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内迁武冈,改成武冈分校,办学7年,武冈军校成了培养抗日指挥员的摇篮,有两万多名学生军在武冈军校毕业奔赴抗日战场,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力量。但就在8年抗战的最后一年,日军的侵略铁蹄踏进了武冈,大后方的武冈也成了抗战最前线,武冈抗战成为雪峰山会战的核心战,武冈县城保卫战是南线左翼唯一战略支撑点,因此,武冈保卫战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,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。怎么体现中央对武冈保卫战的极重关注?看如下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如何在武冈保卫战20天内,16天、19次连篇累牍报道载录战况:

  雪峰山会战,日方称为“芷江攻略战,”中方称“芷江保卫战,”攻防战保目标都是芷江机场。那么,武冈与芷江有着什么样的战略关系?看看《》 1945年5月11日第2版以《湘西之捷》为题发表社论给出的定义答案。

  《》1945年5月11日第2版报道载录《湘西之捷》社论:“湘西我军于[5月]8日拂晓开始总反攻后,已获初步的甚大胜利,至[5月]9日上午4时,敌全线已告崩溃。我军所收战果之丰硕,仅[武冈县]江口地区即已发现敌遗尸2600余具,并生俘敌120人。[溆浦县]放洞地区之敌则在我军包围猛击下,已全数就歼。我军除已克服放洞外,各路追击的进展,均极迅速,我正面兵团已进至[武冈县]竹篙塘地区。右翼兵团已进至[武冈县]龙潭铺以北地区,另一路并已占山门附近的马胫骨〔马颈骨〕。龙潭铺为敌向东逃窜的唯一公路线,若被我左右两翼夹击陷落,则这一据点以西之敌,即有被围歼的可能。

  这次湘西敌寇由宝庆出扰,发动于上月10日〔9日〕,其目标为窜犯芷江及武冈,经我军阻拒,屡挫其锋。激战二星期余之后,敌虽曾窜至洞口及武冈东南与城步以北,然至5月4日,则以大遭败挫,所抱企图完全粉碎,现更陷于我军追击及围歼之中了。这一战后的发展形势,足以证明我军战斗力,确在新的增长之中,而生俘敌人120余,尤是寇方的士气,已不如从前的顽强。德国败溃所给于日寇精神上的影响,首先当然是士气上的打击。

  日寇的士气,虽已受德国战败的影响;但日寇国内所蒙的摧毁性战争之打击,尚未达到使其生产锐减的境地;而其陆军的力量也还相当强大,尤其在中国战场还保有甚大的兵力。中国所从事的战争,无疑仍是很艰苦的。然而尽管很艰苦,大陆决战的主要任务,必须由我们自己担负起来,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认识。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了这个任务,把自己所有的力量,贡献于国家。

  欧洲数十年来,战祸屡起,根本原因,实可归到德国称霸的欲望之上。上次大战之中,德国虽遭失败,然受创不深,且未完全解除军事上及工业上的武装,遂有希特勒出面凭以再事扰害欧洲和平之祸。今德国已被彻底击溃,盟国之处置,亦将达到使其不复足以威胁世界和平,此乃崇正义爱和平的人类最可庆幸之一事。同样,远东方面数十年的几次大战祸,更是由于日本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的征服欲,为建立世界的永久和平,必须把这个扰乱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和平的盗寇,彻底击溃,严厉处置,时期不能再贪婪之念。日来美英两国均表示欧洲作战盟军,行即东调以攻日寇,这是我们最欢迎的。

  现在仰光已经克服,我国的海上接济线,将因此而恢复,琉球之战已近结束,美军次一登陆行动,不久又要开始,且因欧洲盟军东调,次一登陆行动,或将同时在日寇本土及中国海岸并行,我们中国人民应该为着大陆决战的主要任务,把力量集中于赴战,使湘西之捷,就是全国总反攻的序幕。”(见下《》1945年5月11日第2版复印件)。

  上述该《社论》“这次湘西敌寇由宝庆出扰,发动于上月10日〔9日〕,其目标为窜犯芷江及武冈,经我军阻拒,屡挫其锋……”的这段定义, 把“芷江及武冈”并列,也就是将“芷江保卫战”与“武冈保卫战”并列等同,摆在同一个战略位置上。雪峰山会战战线涉及“芷江、新化、蓝田、宝庆、新邵、邵阳、溆浦、黔阳、绥宁、城步、新宁、武冈”等十几个县市,唯独将武冈与芷江并列,可见,武冈有着与芷江略同的意义。芷江机场是雪峰山会战中心机场,在芷江中心机场周围县市还有10个卫星战时辅助机场,其中武冈县境内就有城西、城南、洞口大湾3个卫星辅助机场。这10个卫星辅助机场有两个最大的作用,一是在中心芷江机场遭到敌机轰炸时,除了部分起飞迎战敌机外,大部分战机及时起飞疏散到周边10个辅助机场躲避轰炸,保护实力;二是在配合地面部队作战起飞繁忙的时候,利用周边10个卫星辅助机场起飞降落,缓解中心机场起飞降落运力。武冈城墙下有城西、城南两个战时辅助机场,与武冈城是一个整体战略目标,因此,日军攻打武冈城主要战场在城南与城西。下面,就来看看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怎样报道载录“武冈保卫战”战况:

  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4月26日2版报道载录:“……〔前略〕我军于23日在武冈以南地区,痛击由新宁西北钻隙窜犯之敌[58旅团],当将其击退,我乘势追击,以进展10里。

  【又讯】中外记者招待会25日下午3时举行,陈部长谈,吴次长国桢,张参事平武出席主持。某记者请发言人对于最近的中国战局,作一检讨(总结意思)。陈部长回答说:最近敌人在中国战区有军事行动,会有两区域,一是陕西和鄂北,二是湘西,两区域最近情形是:①豫鄂方面:老河口附近敌增加约七千,樊城东北敌也有增加,浙川和关峡敌各增加一个联队。依我们的判断,敌在这区域的军事行动,企图在保护平茨线南部交火。②湘西方面:敌在这方面兵分三路:一路由新化指向沅水,再由沅水南下;一路由宝庆指向安江;一路由新宁指向武冈;攻占这些区域的企图,依我们的判断,有进扰芷江空军基地的可能。

  某记者问:从史迪威公路所运物资,其物类和数量是多少?是不是满足政府需求?张参事回答说:该公路虽从2月底已开通,一部分路面仍在整修,不能畅通行车,现仅每天数十辆,都载运军需品,5月以后运载吨位大增……”(见如下新华日报4月27日第2版复印件)。

  武冈城南、城西两个战时辅助机场在雪峰山会战期间,不仅承担着配合芷江机场起飞降落轰炸日军作战,而且还起到了运输和医药军粮的及其重要的作用,是雪峰山会战一个战时运输储备军库中心之一,且看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如何报道载录武冈辅助机场与武冈运输储备军需库中心的关系?

  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6日第2版(讯)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部5日公报:“在湘省企图向西向芷江重要基地探进的日军所有前进活动,已在最近24小时内完全停止,华军将敌人从若干区击退足5公里之远。[绥宁县]瓦屋塘和[武冈县]洞口以南区激战正在进行,洞口以西也在激战,双方阵地无变动。武冈城内之中国守军,经常以无线电与司令部保持联络,并获粮食及军火之充分供应,继续坚强保卫此城交通中心。在洞口以西附近地区的华军,慈正抵御敌军的攻击。14航空队作战中积极活动,日方主要供应地区宝庆[新化县]洋溪[邵阳县、今隆回县]白马山区也遭炸,湘省华军克服[绥宁县]武阳。”(见下《新华日报》5月6日第2版复印件)。

  此报道载录,明确武冈不仅是雪峰山会战的核心战主战场,而且还是“军火、军粮”的运输储备中心。这个军火、军粮交通运输储备中心还是委员长蒋介石亲自圈定的,且看何应钦复蒋介石密电载录:

  特急[急电等级:急、加急、特急]。渝[重庆]委员长蒋[蒋介石]:卯佳[4月9日]令一元酉[最高军令部作战一厅一处酉时17:00-19:00]电[电令]奉悉。最高军令部徐部长次宸[徐永昌,字次宸]兄:5091密[密电编号]。兹拟第四方面军及王敬久集团协同作战要领如下:

  (丙)阵地设备:武冈、[武冈县]花园、洞口、[邵阳县、今隆回县]赛市、新化、烟溪、[桃江县]马迹塘、桃源、常德间之既设阵地,应加强工事,并完成给养、给水、屯粮、屯弹诸设备。

  (丁)决战地带后方之设施:应在后方要点屯粮、屯弹、设备、通信、空中投掷场等,并应择要尽先完成之。

  以上各项,除分电遵照外,谨电鉴核。特电查照。昆[昆明]。何应钦[卑职何应钦]。卯寒申[4月14日申时15:00-17:00]。忠整兴[发报人代号]。印[何应钦官印,非公章印]。

  上述密电省略军事作战部分,摘录军火、军粮、设备、通信等后勤部分。蒋委员长的这个密电很明确,战备军需库交通运输储备中心,武冈首当其冲,不仅在武冈城设立军需库运输储备中心,而且在武冈县境内的洞口、花园等地设置了军需库运输储备点。洞口镇有宝榆公路和洞口大湾辅助机场双重运输线。武冈城时下没有公路运输,唯独只有城南、城西有两个辅助机场军用飞机空中运输线。那么武冈战时有没有公路运输线军参谋长任景周的记录:

  因为雪峰山会战时期,武冈城周围不通公路,武冈县境内的公路仅仅只有邵阳县(今隆回县)的桃花坪至武冈县洞口塘一段通了公路,属于宝榆公路的一段。第三方面军13军参谋长任景周在《湖南四大会战·原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·湘西会战》第712页有这样的记录:“第三方面军协力确保湘西会战……汤恩伯派李玉堂指挥两个军(第26军和94军)担任湘西作战任务,迎击通过武冈县城来犯之敌……武冈不通公路,地形复杂,道路只可以通过步骑和炮兵,大大减弱了日军机械化部队活动余地……”

  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6日明确报道载录武冈城是雪峰山会战军火、军粮运输储备中心之一,陆军13军参谋长任景周记录得很具体,武冈在雪峰山抗战时期不通公路。那么,军需储备中心的运输工具是什么?显然不是公路汽车,唯一交通工具就只有战时辅助机场的军用飞机,通过军用飞机空中运输线来完成军需品囤积储备。日军把武冈作为重点攻击目标,与芷江机场略同并列,理由根据就在于此。下面再看看当地民众,对武冈城南战时辅助机场空中运输军火、军需物品如何讲述:

  ←蔡纯松:1932年出生,家住武冈城南门外护城河(资江)南岸半边街36号,2025年93岁,头脑清醒,耳聪目明,对1945年走日本的往事记忆犹新。他是这样回忆说:“走日本那年,本人13岁,我家就住在肖家坝战时辅助机场北端资江河边半边街。国军辉煌部队、长春部队驻扎在肖家坝战时辅助机场和半边街地方,国军动员民众疏散,我家疏散在威溪云山脚下。当我走到沙子港的时候,迎面碰上攻打武冈城日军,我被鬼子抓起来当挑夫。我13岁哪里挑得动啊,边走边哭。这队日道山口桥,黄茅界,上七步下八步的七步石,进入绥宁县打武阳。我利用半夜上茅厕机会,偷偷摸摸跑了出来,朝武冈方向奔跑,跑了好些天沿路乞讨才回到家,回来的时候武冈城抗日战斗打完了,听说肖家坝战时辅助机场被日军炸坏了。我家距离战时辅助机场只有一百多米远,跑过去看个究竟。机场被日军炸了几个大坑,国军与村民修复了一两个月才把坑洞填满修复好机场跑道。走日本前后,我们亲眼看见中美空军战斗机、运输机多次降落在肖家坝战时辅助机场,运送军火、军需物资。这个机场一直到解放后都保存完好,当地村民用来晒谷,后来长了草,变成大草坪,村民在草坪上放牛吃草。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了,机场跑道才被废弃修建了房屋。”

  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如何在20天内,16天、19次报道载录武冈保卫战?先看流水账(为减少图片篇幅,这里免复印件):

  1、《新华日报》4月26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……〔前略〕我军[58师172团]于23日在武冈以南地区,痛击由新宁西北钻隙窜犯之敌[58旅团],当将其击退,我乘势追击,以进展10里。

  2、《新华日报》4月27日第2版以“中美机飞湘西前线助战”为题报道载录:“(讯)据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部26日发表第565号公报说:第14航空队飞机……湖南前线日发动进攻,中美空军[14]混合航空团飞机,空袭湘西敌阵,籍以支援[地面]华军【作战】。”(备注:见11师师长杨伯涛等人讲述过14航空队配合武冈保卫战作战)。

  3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4月28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27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武冈以南地区战况,26日无何变化。”

  4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4月29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28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武冈以南,战斗至为激烈。敌另一股[116大队]于27日向武冈以西地区窜犯,现仍激战中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5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4月30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29日发布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武冈西、南两面,敌[116、117大队]数度猛扑,均被[守军172团1营]击退。”

  (又讯28日电):[武冈]蔡家塘之敌[116大队]27日攻击至武冈城南附近,被守军[172团1营]痛击,武冈城现【安然】无恙。29日,我航空第五大队,冒着恶劣天气,起飞配合地面部队作战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5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4月30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……〔前略〕②我军[172团]于武冈东西南三面附近地区,29日竟日[一整天]激战,予敌甚大创伤,刻武冈城垣仍屹立无恙。③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6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2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1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……〔前略〕武冈洞口地区战斗仍极激烈,另敌一股钻隙向洞口西北地区窜扰,为我击毙伤200余。②武冈东南西三面我军[172团],[4月]30日击退敌[58旅团]四度进扑。③〔后略〕……

  7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3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2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……〔前略〕②武冈东南西三面地区,战斗仍极激烈。③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8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4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3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……〔前略〕我攻克关峡、真良各部队,继续攻击前进,刻已攻达武冈西南地区,并于进展途中击破敌之两度反扑。我军另一有力部队[44师131团],向新宁反攻前进,已有进展。②武冈我军于东南西三面奋勇击敌,所获战果至甚。③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9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6日第2版(讯)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部5日公报:“……〔前略〕武冈城内之中国守军,经常以无线电与司令部保持联络,并获粮食及军火之充分供应,继续坚强保卫此城交通中心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10、《新华日报》5月7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6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我陆空军协同作战击敌,已于雪峰山南麓将此次向湘西进犯敌之左翼完全击溃……5日晨,我空军分批反复轮番向敌轰炸扫射,我地面部队攻击盛猛,至当日午后3时,由多处突破战线……②武冈城在我守军奋战下,安然无恙……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11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8日第3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7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我军攻进武冈以西30里地带各部队,续行前进,复有进展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12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9日第3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8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我军于击溃敌之左翼后,各路向东猛追前进,现武冈之围已解。……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13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0日第3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9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我军扫荡敌左翼溃散残部,继以武冈以西之高地隘路段,消灭零星之敌共200余。武冈以南地区已告肃清。”

  14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2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11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①……〔前略〕②10日晚,溃逃武冈以东40里丫叉铺附近残敌一部,图向磴子铺(武冈东12里)偷袭,当被我围歼,悉于消灭。”

  15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3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部12日公报:14航空队……在湘省中部武冈境内洞口、山门地区,我战机袭击某地被封锁的袋形地区内日军一千人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16、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5月14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13日发布战讯:湘西方面,……〔前略〕我军扫荡武冈以东残存零星之敌,迄至12日晚,距【武冈】城60里区域内,已告肃清。”

  17、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7月1日第2版以“武冈新血债”为题报道载录:“敌寇蹂躏后,[武冈]全县被焚店铺4800间,院宅3700多栋,死伤人民4300多人,被掳6000多人,妇女2800多人受奸辱,耕牛被掠杀8000多头,毁米掠夺粮食247000多石。奴役灾民,嗷嗷待救。(见下1945年7月1日中央党报新华日报第2版复印件)。”

  以上1-17篇党报报道载录武冈保卫战战况,为减少复印件篇幅,这里只选择了7月1日这篇复印件,其中16篇省略免复印件。1-16篇是武冈保卫战战况报道,第17篇是战后统计到6月30日遭受损失情况,于第2天7月1日就报道载录出来了。4月23日打响武冈保卫战第一枪,至5月12日晚结束战斗,历时20天,就有16天、19次报道载录武冈保卫战战况,这个20天战斗16天、19次报道频率,在全国8年全面抗战县城保卫战史上,绝无仅有,编著胆敢狂言:绝对仅此一例,空前绝后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!由此可见,中央首长对武冈保卫战的极重关注。对于打造武冈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,乃是绝无仅有的重大历史文献。

  一谈到武冈保卫战,无人不说打了7天7夜,似乎成了传遍天下的定论。然而,有人掐指一算,问题就来了:诸多史料,甚至有些战斗详报也记录日军攻打武冈城是1945年4月27日上午,武冈城解围是5月7日中午。就按这一段时间计算:4月27日至5月7日是11天,7天7夜从何而来?无人能够解答,只能人云亦云。也有人这样计算:说4月27日至30日打了4天,5月1日至4日日军58旅团长关根久太郎命令117大队停止攻打武冈城,兵力集中于绥宁县攻打武阳。因为117大队从武冈前去增援武阳到达绥宁县边境,被5师、121师的部队拦截,并打回了武冈,117大队会同116大队于5月5日至7日再次攻打武冈城3天,4月4天加5月3天,加起来7天。这个说法从数学逻辑上似乎合理,说不出错误不当之处。那么果真如此吗?非也非也!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实时战地记者发回的报道载录给出了正确答案,首先从武冈保卫战开战的第一天就不是4月27日。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4月26日2版报道载录:“我军[58师172团]于23日在武冈以南地区,痛击由新宁西北钻隙窜犯之敌[58旅团],当将其击退,我乘势追击,以进展10里。”这是最准确的实时记录,载入历史最权威的原始史料,这里的“武冈以南”是指武冈县城南,后面的报道载录也都是这样记录之,没有武冈县境内南部地区的歧义。日军《昭和二十(1945)年的中国派遣军+第2卷+第1分册》第41页“芷江攻略战”战斗详报记录:“向武冈前进:[58旅团]独立步兵第117大队,奉令于20日向武冈西南地区前进,白天行军进入蔡家塘北部地区。”日军记录的蔡家塘村距离武冈城不足5公里,蔡家塘北部地区也就是武冈城南,只是定位不同。日军是由南向北前进,定位蔡家塘向北,攻击蔡家塘北部的武冈城。中国守军定位武冈城枪口向南,直指城南蔡家塘方向。很明确,蔡家塘北部与武冈城南是同一个地方。也就是《新华日报》报道载录与日军战斗详报记录完全一致。武冈保卫战是从4月23日在武冈城南首开第一战,不是日军20日进入武冈蔡家塘,22日到达城南休息5天后于27日开战,而是23日开战,此原始记录没有一点歧义,无懈可击。

  现在再来分析5月1日至4日,58旅团长关根久太郎命令攻打武冈城队伍停止攻打武冈城,前去增援攻打绥宁县武阳镇问题。关根久太郎确实有这样的命令,日军《昭和二十(1945)年的中国派遣军+第2卷+第1分册》第52页“芷江攻略战”战斗详报记录4月29日关根久太郎下达5月1日停止攻打武冈增援115大队攻打绥宁县武阳的命令:“关根支队当日下达了大意如下的命令:一〔省略〕……二〔省略〕……

  关根久太郎旅团长这个命令很明确,只命令117大队停止攻打武冈战斗,前去绥宁县增援115大队攻打武阳战斗。117大队长永里偃彦很狡猾,他打折扣执行旅团长命令,分出一半千余兵力从武冈城西山口桥翻越黄茅界进入绥宁县增援(前有介绍),还有一半千余兵力与116大队继续攻打武冈城。有些资料记录5月1日至4日武冈城停战4天,就是根据日军关根久太郎的这个“停止攻击武冈,增援武阳战斗”命令。这样记录实际是断章取义的理解,命令增援武阳作战的只有117大队,还有一个116大队,没有新的命令,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前道攻打武冈城的命令不变。更何况还有117大队一半千余兵力留在武冈城西。也许有人会说,5月1日至4日,116大队与117大队一半千余兵力借旅团长关根久太郎“停止攻打武冈城”命令,停战4天,围城11天减去4天停战,等于7天,这7天7夜从数学概念上似乎解释得通。能否符合实际?看看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如何报道载录解答:

  ①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3日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2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[5月1日]武冈东南西三面地区,战斗仍极激烈。〔后略〕……”

  ②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4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3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我攻克关峡、真良各部队,继续攻击前进,刻已攻达武冈西南地区,并于进展途中击破敌之两度反扑。我军另一有力部队[44师131团],向新宁反攻前进,已有进展。武冈我军于东南西三面奋勇击敌,所获战果至甚。”

  ③、《新华日报》5月7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6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5日晨,我空军分批反复轮番向敌轰炸扫射,我地面部队攻击盛猛,至当日午后3时,由多处突破战线营]奋战下,安然无恙。”

  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,这里只选择列举5月1日、3日、5日战况报道载录,证明5月1日至5日武冈保卫战仍然在激战,并未停战。前面有4月23日至5月12日20天的战况报道载录流水账,证明20天内无一天不在攻城守城战斗状态。那么,武冈保卫战究竟打了多少天?如何计算?看如下74军58师战斗详报和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等史料如何记录:

  ①、《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·第五册·湘西会战》第347页“陆军74军58师战斗详报”记录:“武冈城据点之战斗。4月23日进犯蔡家塘之敌二千余,24日遭我痛击后退至云山,其一部千余向西窜去。随后敌再兴攻击,企图挽回颓势,迄25日不逞,26日一部复北窜白果庙。27日,山口桥敌绕窜白果庙会合,其主力于占领白果庙之同时,一部经忠义亭绕至北门,主力窜水、早两西门,向我武冈城攻击。同时、该城东南之敌千余亦迫近城郊。东、南、西三面被围,战斗惨烈。我守军172团第1营利用既设有利工事,与敌三千余奋勇战斗,予敌迎头痛击,敌无法得逞。28日,敌复以炮火掩护,四面围攻,并于夜间向我各城门愉袭,我守城将士沉着固守。迄5月3日止,已激战七昼夜,我武冈城仍屹立如故,而敌则伤亡甚重。残敌虽仍不断攻击,以图最后一逞外,并以一部向山口桥以西窜去。7日,敌自知大势已去,攻坚徒劳,况以我友军到达,山口桥、李溪桥之敌均被我击溃,逐不支,向北溃退,我名城[武冈]始终确保无恙。”

  上述58师战斗详报这个记录内容,知情者军方看得明白,但不知情者是很难看懂的,特别是“其一部”究竟是哪一部?西去何地?读者是看不出来的。那么,编著把地名和敌我队伍填补完整,更正错字,一并原文翻译解读出来,就一清二楚了,且看翻译解读如下:

  《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·第五册·雪峰山会战》第347页“陆军74军58师战斗详报”记录:“武冈城据点之战斗。4月23日进犯[武冈城西南]蔡家塘之敌[116大队主力]二千余,24日遭我【军】痛击后退至[武冈城南海拔1371米]云山,其一部[116大队主力]千余人向西窜去[山口桥方向]。随后敌[余下一部千人]再兴攻击[武冈城],企图挽回颓势,迄25日不逞,26日一部[余下116大队千人]复北窜[武冈城西3公里之]白果庙〔白公庙〕。27日,[西去武冈城西]山口桥[116大队千余人之]敌[又返回]绕窜白果庙〔白公庙〕与[116大队剩余千人又]会合,其[会合白公庙]主力[二千余人]在占领白果庙〔白公庙〕之同时,以一部[铃木三郎116大队第4中队]经[武冈城北]忠义亭绕至[武冈城]北门,[116大队二千余人]主力窜水、早两西门[武冈城水西门、旱西门],向我武冈城攻击。同时、该城东之敌[117大队]千余人亦迫近武冈城郊。[武冈城]东[117大队]、南[116大队千人]、西[116大队千余人]三面被围,战斗惨烈。我守军172团第1营利用既设有利工事,与敌[116大队、117大队]三千余人奋勇战斗,予敌迎头痛击,敌无法得逞。28日,敌复以炮火掩护,[东117大队,西116大队千余人,南116大队千人,北116大队第4中队]四面围攻,并于夜间向我各城门愉袭,我守城将士沉着固守。迄5月3日止,已激战七昼夜,我武冈城仍屹立如故,而敌则伤亡甚重。残敌虽仍不断攻击,以图最后一逞外,并以一部[117大队一半千余兵力向武冈县]山口桥以西窜去[增援115大队攻打绥宁县武阳]。7日,[攻城116大队主力二千余人、117大队一半千余人]敌自知大势已去,攻坚徒劳,况以我友军[94军5师、121师、26军44师、74军炮兵30团等]到达[武冈],山口桥、李溪桥之敌[117大队千余人]均被我【军】击溃,敌逐〔遂〕不支,向北溃退,我名城[武冈]始终确保【安然】无恙[屹立不倒]。”

  你看,原文再加括弧内的补缺文字,就完整无缺了,东西南三面是哪三路日军?东南西北四面包围又是哪四路?这样翻译出来是不是就一清二楚了。还有一点需要说明,58师此战斗详报中说的“迄5月3日止,已激战七昼夜”是说明4月27日至5月3日,连续奋战了七昼夜一个阶段,没有说明武冈保卫战解围结束战斗,而是说“残敌虽仍不断攻击,以图最后一逞外。”所以,这个七昼夜不是武冈保卫战从开始到结束战斗的时间,而是一个战斗阶段七昼夜,也能说是打得最激烈的七昼夜。

  完整的武冈保卫战时间,是从开战到解围,从解围到追击攻城日军,直到把攻城日军打出武冈县境,枪声停止,才能算武冈保卫战战斗结束。有人提出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外行问题说:“武冈城里没有打仗,城外打仗不算武冈保卫战,日军都溃败向东逃跑了,中国军追击打仗怎么能算武冈保卫战呢?”这纯粹是不懂军事的外行之言。这里用“芷江保卫战(雪峰山会战)”来解答这个笑不起来的问题。芷江保卫战分为两个大阶段,4月9日至5月9日为日军进攻,中国军防守阻击阶段;5月9日至6月7日为日军战败撤退,中国军乘胜追击阶段。这两个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绝不能说日军都撤退逃跑了,中国军追击作战还能算芷江保卫战吗?简单的说:一场战役是以开第一枪算起,到战役枪声停止才算结束。不是玩游戏打扑克,先2后不2,扣底钻桌子,分前一把,后一把,千把不算后把算。战斗、战役、战争是到枪声停止,才算结束。武冈保卫战,开战、解围、枪声停止,究竟打了多少天?且看《抗日战争》史料和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如何报道确定?

  ②、《抗日战争·第二卷·(中)正面战场·湘西会战》第2197页(来源于《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稿》第二篇(2)704-708页)载录:“……另我第44师一部[132团],5日追至[城步县]张家寨,6日抵武冈西南,连合〔联合〕我第58师守城部队[172团],夹击敌人[58旅团],7日午,敌被我伤毙大半,向东北米山铺方面溃窜,武冈城围解。9日,我【军】以全力向东[四郎庙、磴子铺、水浸坪]追击。”

  ③、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9日第3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8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我军于【7日中午】击溃敌之左翼后,各路向东猛追前进,现武冈之围已解。〔后略〕……”(见下《新华日报》5月9日第3版复印件)。

  ②③上述史料都记录了5月7日中午,武冈城解围。前面已经分析确定了4月23日为武冈保卫战开战时间,5月7日确定为武冈城解围时间。开战、解围这两个阶段时间确定无疑,那就好计算了。4月23日至5月7日解围,武冈保卫战围城到解围时间打了15天,是日军战斗详报与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完全一致的最原始记录,中途没有间隔停战一天,《新华日报》天天有报道载录。然而,这15天只说明了围城攻城的战斗阶段时间,并不是武冈保卫战战斗结束时间,武冈保卫战包含5月7日至12日追击阶段。那么,怎么确定武冈保卫战结束时间?唯有中央党报《新华日报》给出了最完备、最准确的原始答案:

  ①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0日第3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9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我军扫荡敌左翼溃散残部,继以武冈以西之高地隘路段,消灭零星之敌共200余,武冈以南地区已告肃清。”(见如下《新华日报》5月10日第3版复印件)。

  ②、《新华日报》1945年5月12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5月11日发表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10日晚,溃逃武冈以东40里丫叉铺附近残敌一部,图向龙潭铺〔磴子铺〕(武冈东12里)偷袭,当被我围歼,悉于消灭。”(备注:龙潭铺应为磴子铺,因为此括号内的注明是该报纸原始备注,距离武冈城12里恰是磴子铺与武冈城距离。而龙潭铺在黄桥铺东北10里位置,距离武冈县城150里以外。所以,记者把磴子铺错写成龙潭铺)。

  ③、《新华日报》5月14日第2版报道载录:“(讯)据军委会13日发布战讯:湘西方面:……〔前略〕我军扫荡武冈以东残存零星之敌,迄至12日晚,距【武冈】城60里区域内,已告肃清。”(见下2版复印件)。

  上述3篇实时报道,说明了3个关键问题:一是都载录了“武冈以西、以南、以东”地方,都是在58师战斗详报和雪峰山会战总参谋长邱维达记录的武冈保卫战10公里三道防线范围内,而且还特意注明了“12里、40里、60里”与县城距离,40里、60里虽然超出了10公里三道军事防线,但追击的仍然是武冈保卫战的攻城日军;二是扫荡的则是攻打武冈城的溃逃零星残部之敌,枪声还在继续并未停止;三是说明肃清“武冈以东、以西、以南”溃逃零星残敌的时间是5月12日晚。因此把5月7日中午武冈城解围,至5月12日晚,肃清“武冈以东、以西、以南”残敌,定性为武冈保卫战的延续战、追击战,属于武冈保卫战不可分割的战斗阶段,扫清武冈县城周围残敌,将攻打武冈城的日军彻底打出武冈县境,12日晚在武冈以西、以南、以东地区枪声停止才算武冈保卫战战斗彻底结束。这样算来,武冈保卫战时间是20天,纠正了七昼夜的误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推荐产品